【尋找出路】(2)打擊教師士氣 朱國強四大建議緩解殺校危機

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去年曾收到錦小面臨殺校的求助,當時朱國強以「離譜」形容教育局做法,因為當時錦小與「開辦線」的16位只差一位,他認為局方可以運用酌情權,從其他學校調一個學生過去,已經可以解決問題。
朱國強接受《堅雜誌》採訪時表示,現今殺校陰霾揮之不去,對香港教育有負面影響。一方面會打擊前線教師士氣。學校不知道來年是否能夠繼續辦學,老師不知道來年還有沒有教席,不排除有人甚至會「捱唔住」提早退休。

朱國強接受《堅雜誌》採訪時表示,殺校對香港教育有負面影響。
朱國強接受《堅雜誌》採訪時表示,殺校對香港教育有負面影響。

殺校對弱勢社群學童不利

教育局最新推算,居港的6歲學齡人口,料由今年4.96萬人,下跌至2029年3.15萬人。
教育局最新推算,居港的6歲學齡人口,料由今年4.96萬人,下跌至2029年3.15萬人。

朱國強形容,殺校亦會影響學生情緒,皆因學生不知道來年是否要轉校,轉校後能否選修自己喜歡的科目,亦不知道能否在原校畢業,遇到問題時更不知道尋求誰幫助

「殺校對於一些扶持弱勢的學校有很大影響……根據推算,(5年後)幾乎三分之一的學校會沒有了,大家可以想像得到,那三分一自然就是一些弱勢學校。」朱國強認為香港的學校應該豐富多元,各有特色,百花齊放:「中游或高層學校可能比較注重學業,未必有那麼多關愛或者支援的配套,對於弱勢社群的同學,其實不利。」

學校合併經濟誘因不足

目前,學校若未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,教育局會提供以下四種支援措施,包括一:與其他學校合併,將獲發100萬元的一次性額外津貼,以支付進行合併的各項額外開支;二是申請特別視學,容許個別未夠學生的學校逃過殺校命運;三是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班級;四是提前停止營辦全校或部分級別。

朱國強認為100萬元的額外津貼額較低,吸引力相對較弱,能否鼓勵學校合併仍有待觀察。他建議,額外津貼加到300萬:「大家可以想像得到,如果兩間比較弱勢的學校合併,亦未必一定能夠變成強勢學校,最終也可能會面臨再次合併(的危機)。」

特別視學成功率太低

縮班殺校潮下,「細校」首當其衝受到影響。
縮班殺校潮下,「細校」首當其衝受到影響。

至於特別視學方案,朱國強認為教育局要求太高:「選擇特別視學的學校,絕大部分都不成功,成功的個案寥寥可數。」據他所知,最少有十幾宗申請,只有2至3間學校能成功。他建議教育局重新審視視學標準。

朱國強認為,轉私立小一相對是比較好的選擇,但未必長遠:「如果本身有錢辦私校,開始時未必會選擇做津校。」轉私營始終需要資源、資金,只能是過渡方法。朱國強認為要成功救校,一定要「建立起自己學校的特色和品牌」。

建議全港5班以上小學減班

長遠而言,朱國強提出四大建議,期望教育局及早規劃,穩定香港未來教育生態,應對殺校危機。第一,他建議全港開設5班以上的小學減班。朱國強解釋,根據《小學概覽》, 2023/24學年全港共140間官津小學獲准開辦5班或以上的小一班,另有17間私立及直資小學,同樣開設5班或以上小一班。

他認為,這樣長久下去會加重其他學校的收生壓力,對班數較多的學校亦非好事,皆因會面對學生學習差異拉大的問題,難以兼顧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。他建議可參考中學做法,透過減班調整學額供應,讓每級開設4班,成為主流的班級結構,是合理有效的做法。

微調每班收生上限

第二,朱國強建議微調每班收生上限。隨着全港超過9成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,以25名學生為標準班額的小學,每班收生上限27人;維持每班30名學生的小學,每班收生上限則為33人。朱國強建議,把每班收生上限訂為標準班名額之上10%減半至5%,即每班收生上限訂為26人及31人,可以進一步減低學額供應。

直資及私小落實小班教學

第三,朱國強認為,現時絕大部分公營小學已實施25名學生為標準班的小班教學,但部分直資及私小,仍然以「大班」形式授課,教育局應該明確要求上述學校全面落實小班教學,不但可釋出學生員額,更有利於提升教學質素。

深圳缺學校 香港缺學生

最後,朱國強建議當局應以創新思維吸引內地生:「最近其實和深圳官員交流過,他們表示深圳學生人口過多,需要不停起學校,才能勉強做到人人有學位,而我們香港則相反,學位過多,學生又少。」

他建議參考「按額津貼」做法:「深圳政府出資向港府『買位』,讓深圳非港籍學生可以跨境入讀香港官津學校。由於學生家住深圳,毋須考慮在港住宿問題,而且本港學校對照顧跨境生已經相當有經驗,相信是個可行方向。」

另外,朱國強更建議高才通等輸入人才計劃可以加入新條款,如申請人有6歲及12歲適齡入讀小一及中一子女,可優先通過申請。

141878

相關文章

最新文章